「图片新闻」金昌市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图片新闻」金昌市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图片新闻」金昌市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
“一带一路”的新枢纽。张涵/摄 2025年3月20日,兰州中川(zhōngchuān)国际机场(jīchǎng)T3航站楼正式启用,犹如银鹰(yínyīng)展翅,如意启航。截至6月19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累计保障运输起降3.1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34.1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5%、8.0%,旅客吞吐量同比增幅高于行业1.42个百分点。投运三个月来,这座现代化的航站楼以其独特的魅力(mèilì)与卓越的表现,为甘肃的民航事业和区域(qūyù)经济发展(fāzhǎn)带来了(le)全新的机遇、深刻的变革与蓬勃的发展。
畅联八方:“一带一路(yīlù)”的新枢纽
投运(tóuyùn)三个月以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充分发挥区位优势(yōushì)(yōushì)和通道优势,抢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打造中国西部航空枢纽。
便捷的换乘体验是众多旅客对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的第一印象。作为国内首个实现空铁(轨(guǐ))换乘流程优化的综合枢纽,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集合了(le)航空、高铁、公交、大巴车、出租车、网约车等多种(duōzhǒng)交通方式。无(wú)托运行李旅客到达后,可从航站楼到达层乘直梯直接到达高铁站台(zhàntái)层,实现“下了高铁乘飞机”“下了飞机坐高铁”的便捷出行(chūxíng)。
出发啦。田蹊/摄 依托综合交通中心“空铁陆(kōngtiělù)”“零换乘”独特(dútè)优势,兰州中川国际机场(jīchǎng)已逐步实现从单一运输枢纽向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fāzhǎn)“流量引擎”的(de)转变。自3月20日投运至(zhì)6月19日,中川机场东(dōng)高铁站累计发送旅客508841人,日均发送5531人,累计到达旅客696045人,日均到达7566人;民航巴士累计运送旅客达39.78万人次,其中由机场至周边的长途旅客3.2万人次。兰州机场在新区秦王川高铁站还开通了免费巴士,解决了高铁和(hé)机场“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实现了“空、铁、陆”之间(zhījiān)的无缝换乘。
如今,从兰州西站至(zhì)机场仅38分钟,武威至机场的(de)行程也缩短至1小时,旅客在兰州机场乘坐高铁(gāotiě),能够一路畅达西安北、华山北、太原南等重要站点,将城市间的距离紧密相连,“高铁+航空”双引擎驱动格局已然形成。待兰(州)张(掖)高铁全面(quánmiàn)贯通后,游客可(kě)快速中转至全国,助力打造(dǎzào)1小时“旅游圈”,让“长途游”升级为“周末(zhōumò)游”,让“诗与远方”不再遥远,有力推动甘肃及周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在兰州机场,无论是前往(qiánwǎng)兰州市区还是周边的西宁、银川以及武威、白银、天水、陇南、定西等城市,旅客都能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换乘选择,享受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tǐyàn)。而在空中,四通八达的航线纵横交错,构筑起“骨干网(wǎng)、通道(tōngdào)网、干支(gānzhī)网、大众网”四大基础航线网络。
如意港湾。张博/摄 三期投运以来,兰州(lánzhōu)中川国际(guójì)机场新开、加密客运航线21条,新增舟山、库车、十堰、绵阳、博乐、满洲里、吉隆坡、比什凯克、岘港等(děng)(děng)9个航点;加密了香港、上海、张家界、桂林、武汉、库尔勒(kùěrlēi)、济南等热门旅游(lǚyóu)城市的(de)航班;开通了乌鲁木齐(wūlǔmùqí)、喀什、伊宁、阿克苏、和田(hétián)、库尔勒、石河子、阿勒泰、哈密等15个航点,经兰(jīnglán)进疆航线超过38条,全国旅客经兰中转进出疆旅客超过5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0%,兰州枢纽优势进一步放大。省内干支航线网络(wǎngluò)进一步织密,兰州通往各支线机场航线达到27条,其中“兰敦”“兰嘉”每日达6班以上,有效将河西地区旅游资源融合起来,“经兰飞·如意游”持续升温。同时,开通了大阪、名古屋、新加坡、芽庄、曼谷、万象、普吉、吉隆坡和香港等14个国际(地区)城市16条航线,为甘肃的对外开放、经贸合作以及文化交流,架起一条“覆盖(fùgài)国内、通达世界(shìjiè)”的空中丝绸之路。
智启新程:爱心甘肃(gānsù)的新窗口
置身于宽敞明亮的T3航站楼(hángzhànlóu)内,一系列智慧化、便捷(biànjié)化、个性化的高品质服务,让旅途的奔波化作从容的漫步,更让“便捷、安全、高效、舒适”成为旅客(lǚkè)出行的常态化体验。
舒适、明亮的候机大厅(dàtīng)。王琳/摄 步入值(zhí)机大厅,126个值机柜台、90台自助值机设备以及76套自助登机验证(yànzhèng)前端设备,让旅客快速完成(wánchéng)值机、行李托运和登机验证等流程。国内旅客自助值机率达82%,登机口闸机通过率超92%,极大缩短(suōduǎn)了办理时间(shíjiān)。同时,依托双门自助验证闸机,利用(lìyòng)人脸识别技术自动完成人证比对,旅客的排队时间至少缩短40%,安检排队时间压缩至10分钟内,安检与登机效率提高30%以上。
行李(xínglǐ)托运(tuōyùn)处也悄然变革,旅客只需平推,“地平式”无感自助值机(zhíjī)托运一体化设备就能将托运行李无障碍送入传送带。同时,新系统将行李识别效率(xiàolǜ)(xiàolǜ)提升了(le)40%以上,背后是RFID智能追踪技术(jìshù)编织的安心之网(zhīwǎng)——即使远行千里,行李轨迹亦清晰可循。T3航站楼建设了长达10.38公里的行李处理系统,包含了自动(zìdòng)分拣系统、早到存储系统、空框回收系统及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等子系统,同时采用了3DSCADA全景展示、数据中心(shùjùzhōngxīn)智能运维等多项先进技术,构建了全新的生产保障,设备监控、智慧运维模式。该系统分拣效率可达6000件/小时至8000件/小时。通过首次规模化使用阻尼器的新型滑槽技术(联合专利产品(zhuānlìchǎnpǐn)),T3航站楼将行李破损率从0.43%降至0.27%,确保每件行李完好、准时送达。
“心心箱印”呵护“无声的旅客(lǚkè)”。张斌/摄 投运以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jīchǎng)还(hái)以100%的靠桥率跻身国内航班保障效率最高的枢纽机场行列。通过硬件升级,兰州机场为旅客打造了“一步(yībù)登机”的便捷体验。
从安检到登机(dēngjī),从落地到换乘,“人文机场”的理念(lǐniàn)体现在每个服务(fúwù)细节之中。投运三个月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聚力举旗帜、筑阵地、亮品牌,建立《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服务质量标准》,统一驻场单位标准,促进机场服务标准双效提升;推出14项特色服务子品牌,组织开展服务承诺践诺(jiànnuò)专项(zhuānxiàng)行动,对8个方面50项服务承诺指标进行逐项分解落实评估。开展“火眼金睛来找茬”专项隐患排查(páichá)活动,协调解决流程优化、设施改进、旅客(lǚkè)意见建议整改等方面问题200余项,积极予以整改。借助(jièzhù)“非常准”“航旅纵横(zònghéng)”等行业内第三方平台,优化完善有关(yǒuguān)滑行线路、灯光、标牌等方面措施三十余项,努力为旅客提供全流程、高品质的“乘心如意”服务。
漫步在航站楼内,“小红帮您”“雷锋安检”“心心‘箱’印”以及“经兰飞·如意行”等机场特色服务品牌,用“真心、贴心、暖心、细心(xìxīn)、精心”的优质服务,温暖旅客的如意出行,不仅让旅途温馨且从容(cóngróng),更(gèng)留下了“爱心甘肃(gānsù)”的好口碑。
“小红帮您”帮轮椅旅客办理登机。王琳/摄悦享商旅(shānglǚ):如意甘肃的新名片
提升(tíshēng)服务新形象,打造窗口新名片。T3航站楼投运三个月以来,成功引入了31个新品牌,商业布局(bùjú)朝着(cháozhe)品牌化、特色化、多元化方向迈进。与T1、T2航站楼相比,T3航站楼商业增长态势显著,已成为机场(jīchǎng)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T3航站楼投运后,吸引了一批本地文创、特色餐饮品牌纷纷(fēnfēn)入驻,“甘博绒化(gānbórónghuà)博物馆”“放哈(fànghā)”“舌尖尖”等甘肃特色品牌持续受到旅客的喜爱与好评。
为切实保障旅客消费权益,让(ràng)旅客能够安心、放心消费,兰州机场特产店专门设立“同城同质同价”专柜(zhuānguì),零售餐饮做到(zuòdào)100%明码标价。在这里,备受欢迎的(de)“兰州牛肉面”“放哈”甜胚子(pēizi)奶茶,单价均不超过15元。旅客在出发前就能品尝到地道“甘味”,将一份份独特的“甘肃记忆”带往远方。
一位成都旅客分享了(le)他的体验:“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每个登机口附近都设有特色酸奶机,口味醇正,价格(jiàgé)也特别实惠。”还有旅客表示:“没想到在甘肃博物馆没买到的文创黄芪挂件,竟在机场寻觅(xúnmì)到了。还品尝了融合兰州风味的甜(tián)醅子绿茶,体验非常棒!”
地道“甘味”吸引旅客(lǚkè)驻足。王琳/摄 6月5日,随着甘肃省首个国际出发(chūfā)区(qū)免税商业项目——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免税店启动试运营,兰州机场口岸商业服务正式迈入国际化。依托中免集团强大的全球采购与高效物流配送体系,构建起覆盖(fùgài)多元品类的商品矩阵,为旅客提供(tígōng)了“即购即享”的免税购物新体验。
琳琅满目的商业品牌(pǐnpái)、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设计精美的文创产品……如今,T3航站楼已成为展示甘肃(gānsù)(gānsù)形象的新名片。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旅客正在这里深刻感受着如意甘肃的独特魅力与蓬勃脉动。
擎动经济(jīngjì):开放甘肃的新平台
作为甘肃打造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de)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支点(zhīdiǎn),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协同推进综合交通和临空(línkōng)产业发展,为甘肃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航空(hángkōng)物流(wùliú)方面,兰州机场三期货运区新建国内货站2.35万平方米、国际货站1.7万平方米、综合楼5867平方米。随着与春秋(chūnqiū)航空合作的新货站信息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启用,兰州机场航空物流业务迈入全新阶段,首次实现(shíxiàn)春秋航空货运全流程电子运单保障,并在货物收运、预配环节(huánjié)同步实现信息化(xìnxīhuà),极大提升了物流效率,确保航空货物高效送达。
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积极布局,着力打造(dǎzào)兰州至中西亚方向的航线网络,为中药材、高原夏菜、新能源材料等特色产业(tèsèchǎnyè)发展搭建(dājiàn)起高效(gāoxiào)的空中经济通道,助力特色产业“飞”向更广阔的市场,提升产业竞争力。
3月(yuè)17日,兰州至塔什干全货机航线恢复运行,这一举措意义(yìyì)重大。它将有力推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jīchǎng)口岸能级进一步提升,促进机场与中欧班列、TIR国际公路运输等物流方式深度衔接,构建“空铁陆”高效协同的多式联运体系(tǐxì),为两地跨境电商、生鲜冷链(lěngliàn)、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提供物流保障,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动产业升级。
据悉,兰州至莫斯科国际货运航线将于6月26日开通(kāitōng)。该航线由TU-204机型执飞,计划每周执行(zhíxíng)2班,货物类型主要为服装、服务器、小商品等,预计全年货量约1000吨,这将进一步畅通“一带一路”货运通路,促进双边贸易,助力甘肃外向型(wàixiàngxíng)经济发展(fāzhǎn)。
邮政全货机进行货物卸载作业。张斌(zhāngbīn)/摄 在临空(línkōng)产业(chǎnyè)发展方面,目前,兰州机场半径15公里内,航空物流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产业集群正加速(jiāsù)形成。得益于政策支持力度不断(bùduàn)加大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wánshàn),临空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势头强劲。投运至今,临空经济区由(yóu)机场直接(zhíjiē)或间接新增的就业岗位已超过5000个,新区旅宿人员同比上升22.9%,其中国内旅客同比上升22.6%,国外旅客同比上升51.3%;车流量日均同比上升3%、峰值(fēngzhí)同比上升15%;大型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2%。
作为“开放甘肃”的新平台,兰州(lánzhōu)(lánzhōu)中川国际机场影响力愈发凸显,以“国际空空联运、国际货物跨境中转”的新机制,不断提高(tígāo)国际航空货运网络通达(tōngdá)性,为跨境电商、生鲜冷链、高端制造等重点产业(chǎnyè)提供物流保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于(yú)此。进口的矿石、红酒、水果和出口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工艺品等,在兰州机场完成便捷集疏。同时,为中药材、高原(gāoyuán)夏菜、新能源材料等地方特色产品搭建起了“双向奔赴”的空中经济通道。
西北内陆不再囿于地理距离,鲜活农产的(de)生命线被高效延长,航空物流的翅膀托起区域经济腾飞(jīngjìténgfēi)的新高度。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正在加速蜕变,从单一的“交通枢纽”向更具活力的“经济枢纽”升级(shēngjí)。
未来,依托T3,还将(jiāng)构建“48小时全球达”物流体系,与(yǔ)中欧班列协同,助力西北地区深度融入(róngrù)RCEP及中亚市场。同时,将加速开通欧美客运/货运航线,深化与RCEP成员国互联互通;联动敦煌、张掖等文旅资源,设计“空铁+景区”一站式旅游产品;探索“保税+跨境+冷链(lěngliàn)”特色物流,吸引(xīyǐn)高端制造业落地临空区,为区域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de)动力。
逐绿而行(zhúlǜérxíng):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自投运以来(yǐlái),兰州(lánzhōu)中川国际机场三期以“花园式空港”的独特设计(shèjì),引得旅客纷纷称赞。来自(láizì)新加坡的张先生说:“新的T3航站楼和(hé)综合交通中心恢宏大气、绿色现代、以人为本、便捷高效。”当然,作为一座“绿色机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不只是拥有绿意盎然的植物景观,创新发展理念更是深植在方方面面。
在全球民航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的(de)历史进程中,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以破局者的姿态,在T3航站楼(hángzhànlóu)配备了86座全自动驾驶登机廊桥。目前,登机桥已全面(quánmiàn)切换至L4模式(móshì)运行(yùnxíng),即远程自动对接、撤离模式,有效降低了人为差错发生的概率,节省了约65%的人力资源,同时大幅提升了机场运行效率,使(shǐ)飞机对接工作在通常情况下50秒(miǎo)内即可完成,显著缩短了旅客登离机等待时间,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实践,不仅实现了从人工操作到智能运维的跨越,更成为中国民航科技(kējì)自主创新的典范之作。
登机桥迈入“智”时代。孟庆海/摄 在安防管理方面,T3航站楼通过集成AI监控、智能安检、大数据分析、周界防护、探驱一体化鸟防系统等前沿智慧(zhìhuì)安防技术,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防体系,实现(shíxiàn)了对各类安全(ānquán)威胁的实时监测、预警和响应,不仅显著提升(tíshēng)了机场的安全管理效能,还简化了操作流程,实现了精准(jīngzhǔn)高效管理,有效(yǒuxiào)降低了人力成本。
除此之外,T3航站楼还建立了综合能源管理平台,通过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liánwǎng)平台技术,对机场内供电、供水、供热等能耗进行实时(shíshí)监测、智能分析和优化控制。从自然采光到(dào)智慧空调,从光伏发电到生态驱鸟……机场新设备使用率达100%。紧盯“双碳”目标,聚焦科技(kējì)创新(chuàngxīn),以一系列(yīxìliè)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发展新变革,探索出兰州机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不仅是甘肃开放的(de)(de)“空中门户”,更是中国内陆高质量发展(fāzhǎn)的生动注脚。从春分到夏至,经过三个(sāngè)月的“磨合”,这座拔地而起的银翼枢纽(shūniǔ)以(yǐ)灵动之姿,诠释了“枢纽即平台,流量变能量”的发展逻辑,全面融入“四型机场”发展的新(xīn)(xīn)常态。它以追求卓越、争先进位为引领,以保障有力、人民满意为目标,承载着西北内陆振翅高飞的壮志,努力打造“一带一路”的新枢纽、开放甘肃的新平台、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文/刘孟宇 王琳)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